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而且是在 “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分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学习分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以后学习分数的计算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因此根据孩子的已知以及对教材的剖析,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方法:迁移、推导、总结。
情感:培养学生从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 说教法、学法
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围绕“自主、质疑、探究、合作”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本节课我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出示一些卡片,让孩子通过复习分数单位,而为以下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述的方式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很自然的过度到新知识。运用卡片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孩子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根据文本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把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用三角形表示出来,而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出来,同时为了孩子有效自学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这时我出示几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示计算?从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目的是为了便于孩子通过问题提示理解和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根据学习指导解决问题,从而发现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参》中指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只要求领会就行了,不需要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定义。因此在教学中,有的孩子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为什么用加减法计算时,比如: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也就是把他们的饼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还剩下多少?是矿泉水瓶里面一共有四分之三的水,倒掉了四分之一,也就是倒掉了四分之三中的四分之一,所以用减法。我认为这节课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就可以了,没必要特规范的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分数减法的含义是把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当然如果孩子能规范的表达出来时最好的,但如果孩子不能规范的表达出来,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就可以了。因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上。当然大家可以像小组合作一样讨论一下。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接下来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让孩子根据问题自学、对学互评,小组讨论后展示交流的过程。
自学:让孩子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从而发现数学知识,通过阅读、思考而发现获取的数学知识用三角形表示出来,接着让孩子们根据以上问题自主解答,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根据学习指导自主解答,还是解答不出,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并用?表示出来。这样做也是为下面的对学、群学做准备。
对学:让孩子把自己通过自学而收获的数学知识以及在自主解答问题或自主阅读中有不懂得地方提出并向自己学习伙伴或者同桌请教。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的促使学习伙伴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群学:自己的困惑如果在对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解答,可以拿到小组内继续交流。以至于问题得到解答为止。如没有什么疑问,每组的展示员上台展示。同时组间评比。
四步探究的每一个环节是需要灵活运用的,因此这时你不妨问问孩子们:观察例1、例2,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可能比较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发现:计算时,分母没有变,只是分子进行了加减。这时孩子心里可能会有种疑问:到底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或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这样孩子们会对文本或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质疑,从而得出“你能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再次质疑、探究、合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达到 “会学”的目的。为了加深孩子理解和记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最后小组展示交流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最后让孩子之间进行客观的评价,评选出本组的“学习之星“,这样孩子才会更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究。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这节课的知识孩子们掌握了多少,只有验证后才知道。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的第2题;课本106页做一做的第1题,分组解答。主要看孩子这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表面上孩子只做了3道题,其实不然。小组展示、汇报的同时,组间还要互相监督,这样也相对的每个孩子也同样完成了6道题。而且两道题是同一类型的练习题,这样也可以节约课堂的练习时间。
2、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本106页做一做的第2题。(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也是给自己了一次公正的评价。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把你今天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小结,并让孩子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知识点。)
2、课外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起到了衔接的作用。
六、 说板书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掌握,这节课的板书我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先画主干,也就是本节课的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接着,由主干分支成两个枝干,分别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生长出两个芽枝分别为“分数加法的含义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而“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法算式“则同样生长出两个芽枝分别为“分数减法的含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不甘愿平凡的参天大树竟也开了朵美丽鲜艳的花苞: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这样一颗硕果累累的知识树形成了。这样的“知识树”,会更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掌握和理解。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四步探究教学法”“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以达到“以学致用”的目的。而且每个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自主、和谐、轻松”为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设条件,从而培养学生“会学”在目的。
附:本节导学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学案 | ||||||||
版本:人教版 | 年级:五年级 | 科目:数学 | 课型:新授课 |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
主备人:李慧玲 | 单位:濮阳县清河头乡陈庄中心小学 | 教学模式:“四步探究”教学法 | ||||||
学习目标: 知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方法:迁移、总结。 情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 成功标准: 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
学习流程 | 学习指导 | 学习方式 | ||||||
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一)、认真阅读课本104、105页。把你发现的数学知识用表示出来,不明白的地方用“?”表示出来。(注意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哦!) 例1: 1、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示计算?(请结合课本说出计算过程或算理)
2、从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化的?为什么?(说一说)
3、你会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说一说)
例2: (二)、仿照例1的自学过程自学例2。(相信你能行!)
|
1、算理可以根据“分数单位”加以理解和说明。
2、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可以根据整数加、减法的含义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题意分析说明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 自学 时间5分钟 | ||||||
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把你刚才发现的数学知识以及不懂之处和学习伙伴交流。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 对学 时间3分钟 | ||||||
2、不懂之处解决了吗?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间说一说。
| 如果没有不懂的地方了,请大家准备展示吧!同时组间评比。 | 群学 时间3分钟 | ||||||
3、观察例1、例2,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互相说一说)
4、你能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互相说一说)
5、你会评价他的展示吗?
| 1、在小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后上台展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相信你是最棒的! 2、从语言、仪态和知识上点评 | 展示和点评 时间5分钟 | ||||||
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课本105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判断对错;
3、快速抢答;
4、课本105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本106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题请每组的展示员上黑板展示做题;组间监督互评。 2题自主独立完成,同桌互评。 |
反馈 时间15分钟 | ||||||
四、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1、说一说: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有什么疑问吗?
| 相信你的收获是最多的!
最后请把你今天的收获以“知识树”的方式展示出来吧! | 总结 时间是5分钟 | ||||||
2、课外探究:已知 + = 那么A和B分别是多少?你能写出满足以上条件的多少组不同的答案?
| 时间4分钟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