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的导航仪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成绩”阶段总结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面对这样一个耳详能熟的故事,东方人往往从思想方面探讨其中的寓意,而西方人则会说,为什么不打个井。他们往往从工具这方面考虑,工具就是直接解决问题,这就是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一个思想灌输另一个思想很难,于是到现在还有一些农村学校的老师依然“涛声依旧”,没有领会到新课改理念。因为他们需要知道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用图来学习新课程理念就较容易。
首先,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理念。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其次,思维导图告诉我们如何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维导图这种发散式构图方式,符合人的大脑神经元结构,配上彩色线条,学生乐于绘图。思维导图不在于结果,贵在绘图的过程,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文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和其他人交流绘制的思维导图,实现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为了让自己的图完美,需要动脑筋思考,探究文本中问题以及关键词。
正是因为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学期试行把思维导图引进课堂,帮助学生学习。九月,主要让学生有图的概念,习惯画图,不过多纠正图画的怎样。通过平行班对比,进行思维导图学习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通过画图,能快速把握课文结构,找到分析课文的切入点,背课文不再死记硬背,作文能打开思路。不足是画图时间慢,不规范,找关键词和问题不到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