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高效课堂22条》有感
白堽乡中心校 石彦涛
拜读了教育名家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自己很有体会和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高效?高效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就是注重教育、教师、学生和教室四种关系;高效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翻开富有“高效”美名的学校,我们都赞叹不已。
无论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杜郎口中学,还是“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的兖州一中,亦或是“271模式”的昌乐二中,他们的高效基于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高效,然而高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易行。通过阅读这本书,以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体会一:高效,告诉我们要将知识融会贯通。
每位老师上课之前都必须备课,然而又有几人能将备课落到实处。一节课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与下节课的知识相辅相成,我们的备课只是将新知识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对相关的诸多知识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使之融会贯通。因此,教师的课堂就不会高效,更不会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会二:高效,告诉我们要将预习进行到底。
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仅能顺利且有效地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出学习技能。虽然我们也让学生预习,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适时指导,毕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我们渴望学生预习,但不能让他们超越所及的范围,有效的预习对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透彻与否,更需要我们老师的适当指导。
体会三:高效,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往往深有体会,一道简单的题目,我们讲了很多遍,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呢?这就是所谓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学生很习惯老师亲自教,不习惯于自己学,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能力基础之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知识才能更好地系统性的消化。
体会四:高效,告诉我们大脑是知识的储备仓。
学生自以为学会了知识,然而他们碰到综合型的问题,就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只是把知识记住了,但是没有将知识系统化地放到大脑里,问题所考查什么知识就从大脑里拿出什么知识,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如果我们能将知识系统化地总结出来,让学生再分条理地进行分类罗列到大脑中,相信我们的学生也是“考霸”。
通读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感觉到自己的课堂多么平庸,与其说教不会学生,倒不如说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高效。高效的课堂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实践,我们更要与“高效”为伍,培养出更适合祖国发展的下一代。
评论